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共享单车陷入庞氏骗局 说了半天他们就是在共享“你的钱”

共享单车陷入庞氏骗局 说了半天他们就是在共享"你的钱"

当海誓山盟已经不见、当最初的新鲜已经褪去,他就这样轻轻松松地离我而去。挥了挥衣袖带走了我的押金。
拒 收 举 报 退 订
如果图片未显示,请点击信任此发件人图片,阅读完整邮件

 
简单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讲述国内外时政、宏观经济、产业技术的本质,洞悉财富的风口。

 


 

共享单车陷入庞氏骗局 说了半天他们就是在共享“你的钱”


 

于小龙当海誓山盟已经不见、当最初的新鲜已经褪去,他就这样轻轻松松地离我而去。挥了挥衣袖带走了我的押金。

那些被资本附体,忽悠的神乎其神的共享经济,终于在玩腻了之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

无论是当初的滴滴打车,还是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次次地上演资本操纵的“爱情悲剧”,要么始乱终弃,临走还拐跑了你的“押金”;要么就是把“生米煮成熟饭”后大幅涨价,让你空留一声叹息。

我们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的打车软件,为我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这种忽悠式的共享经济,与其说是在创造价值,不如说是正在透支中国经济和社会管理成本。最终,当资本的游戏结束,一切都不可持续。

因此,面对这种忽悠式的共享经济,我们一定要看清——他们到底是要“共享”谁的经济。

 

共享经济还是庞氏骗局?

共享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资本主导的游戏。在整个中国资本泛滥,脱实向虚的大背景下,打着“创新”经济的幌子,原先的自行车租赁行业,披上一件互联网的“新衣”,摇身一变就成了共享经济。

于是,在早已编好的剧本中,一场资本运作的“爱情悲剧”就开始上演。

刚一出场,共享单车就以清新靓丽的“高大上”形象,争得了最多年轻人的芳心。小黄车、小蓝车等等共享单车纷纷登场。从自行车简洁设计,再到“移动互联+移动支付”的便捷,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的问题,更成为一种时尚的标榜。

于是,大量粉丝被共享单车的“气质”迷惑,99元的押金或者299元的押金成为,共享单车的第一桶金。

然而,资本是不满足于有限的收入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共享单车在第一批用户已经上钩的情况下,开始各自疯狂的扩张。为了争夺用户的青睐,各种打折、促销、免费骑的活动陆续展开。

就像已经设定好的爱情剧本,在一见倾心之后,各种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开始登场。我相信,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挡住这种“帅哥、美女+金钱”的诱惑。

于是,在利诱之下,消费者彻底放弃了对于共享单车潜在风险的担心,共享单车用户开始呈现指数型增长。

2015年,共享单车用户达到245万人。2016年底,共享单车用户爆炸式增长达到1886万人,而截至2017年10月,共享单车用户又迅速突破4000万大关。押金总金额迅速接近100亿元。

那个时候,广大善良的群众,谁也不会想到,这么“高大上”的“王子和公主”还能够在乎咱们草民这点押金。

 
把你的手机软件清一清,准备迎接这份8GB的收入账单
亲爱的自由人:

现在,赶紧在你手机上找找,有啥没用的软件赶紧删掉。因为随着一份收入的到来,你手机里剩余的空间,恐怕连它的账单都放不下……

并不是清单自身占的空间有多大,而是由于这份收入每隔三天,甚至一天,就会发放给你,而产生的提示信息,随着每一次的叠加,不断地塞满你的手机:

昨天收到77.2元的到账通知;三天共收入289.5元。而这些都是来自一种特殊渠道下收取的“利息”,这就像把资金“借”给了你最信任的朋友,每一天都会产生相应的“借款利息”。最重要的是,由于有国家的“担保”,所产生的每一笔费用都会安全、及时地送回你的账户。

今天,刚刚的提示信息刚好可以解决晚上的生日聚会;一个礼拜过去,看着多出来的四条消息,顿时萌发出月底郊游的主意;再把收款记录往前多翻个几页……干脆决定把郊游改成东南亚的五天旅行……

慢慢地,你会发现,平日里的开销,几乎可以靠着这份收入提醒,一点一点解决掉。而月底发来的工资,可以原封不动的放入储蓄卡中,安心存起来。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有关这份收入的详细报告。不过现在,你得纠结会儿,到底要卸载哪个软件了~

祝您投资愉快!

Harry.L
第三石投资分析中心编辑

还记得,当时各大媒体天天在教育的还是我们这帮草民——要爱护公物。说什么“共享单车是对社会道德的一次考验”。

然而,没有想到,一语成谶。

时隔不到半年,在大多数群众都已经上钩时,资本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原先一个个打扮得靓丽无比,有车、有房、有钱、有地位的“新四有”青年,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


先是酷骑单车深陷倒闭和跑路传闻,再是悟空单车资金断线,现在又是小蓝车翻脸。他们不仅拖欠员工工资,还拖欠自行车厂家的巨额货款,至于老百姓的押金,早已进入了公司自己的账户。

面对广大粉丝、群众要求退还押金的再三诉求,人家就是两个字“没钱”,甚至无耻地提出“用户们你把车骑走,谁先抢到谁算捡了便宜。”

那些被资本附体,忽悠的神乎其神的共享经济,终于在玩腻了之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

什么共享经济,什么移动互联,什么科技创新,其实还是在玩“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

共享单车企业一方面依靠赊账方式,从自行车企业购入产品,另一方面,依靠先期客户缴纳的大量押金维持运营。

一旦这种客户扩张趋势放缓,新用户的押金增长枯竭,整个骗局就将难以维持。共享单车企业就无法再用新用户的押金来支付老用户的运营成本,资金链断裂,客户的押金血本无归,就是必然的选择。

然而,别以为资本的剧本到此就已结束。在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之后,人家还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让你生无可恋,一声叹息。

在大多数资本都被淘汰出局之后,剩下的共享单车企业就将形成市场垄断。然后,在通过大幅提高“押金”“租金”的办法,来最终实现企业前期投资的回收,并实现长期盈利。

到时候,你想免费骑?你想半个小时1元钱这么便宜?想得美。

共享经济只不过是资本用来装扮自己,给你讲故事用的一件“魔法外衣”。

别以为有了共享经济,资本家就会变得慈善,其实我们享受的每一次优惠都是我们自己缴纳的押金。共享经济说了半天,就是在共享“我们自己的钱”。

 

变相转嫁成本 透支社会经济

相比于先用高科技忽悠,再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最终图穷匕见,霸占“押金”,大幅涨价,这么明显的盈利套路,共享经济还有更为隐秘的盈利方式。

那就是利用政府、民众对新技术的陌生“变相转嫁成本、透支社会经济”。


首先,作为共享经济,大家平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地铁、小区周边随便停放的各种共享单车。严格上说,这些车辆其实是在占用整个社会的公共空间。要知道,北上广深这些城市都是寸土寸金。什么街边立个广告牌、放个宣传车,都要收取高额的费用。

然而,共享单车打着“创新”的旗号,居然堂而皇之抢滩圈地,不但一分钱不交,反而将车停得乱七八糟,也无人管理。最后,不得不由政府出面给企业“擦屁股”,大量市政的志愿者们成了共享单车的义务管理员。

虽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侵害,但是别忘了,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咱们的纳税。为什么就这样让企业白占便宜。尤其随着共享单车越来越多,市场管理已经难以负担。

现在,上海市已经看不下去了,准备向共享单车企业征收城市管理费。共享单车的隐性收入将被一一削减。

其次,共享单车收取的押金也将被纳入第三方监管。毕竟按照法理,“押金”不是企业的运营收入。共享单车企业再想通过“挪用”押金,进行庞氏骗局将不再允许。共享单车企业必须为“押金”安全支付相应成本,不能让用户和社会承担。

按照原先模式,虽然共享单车每辆车的平均成本是700元。但是,由于是循环租赁,假如面对1000个用户,共享单车准备200辆单车就可以满足需要。然而,他们向每个用户收取大约平均200元的押金。

这样一来,他们收取的押金总额是20万元,而用于购买车辆的费用只有14万元。如果允许共享单车企业“挪用”押金,那么,共享单车企业不仅可以拿这笔押金进行投资生息,更可以把我们的押金“挪用”支付给自行车生产厂家,也会用我们的押金来进行“打折大优惠”。

这样一来,共享单车企业除了付出一笔宣传、启动资金外,其实一分钱也不用投入,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一般,实现滚雪球式的发展。

然而,一旦押金增长的链条断掉。共享单车企业根本就没有“押金”的保障能力,最终,他们轻轻松松的宣布破产,把风险和损失留给用户和整个社会。

因此,这种在科技创新掩盖下的变相“庞氏骗局”,目前已经逐步被政府部门发现。尤其是小蓝车等等出现“押金”违约后,政府将把所谓的“共享单车”的押金,强制列入银行独立账户的第三方监管,彻底斩断“庞氏骗局”的资金链。

最后,共享单车企业的性质将被改变。随着共享单车的“互联网创新”神话被戳穿,再披着“互联网”企业的外衣,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将越来越难。如果政府将它重新列入“租赁行业”进行管理,那么整个企业的纳税成本将提高至少一番。

随着各种管理漏洞被堵住,随着各种社会负面成本被发现,资本市场再想通过共享单车投机取巧已经难上加难。它必将像它的老前辈,网络打车软件一样,从资本的神话回归自然。

 

警惕忽悠式创新  你要看清他们想要“共享”谁的经济

写到这里笔者也是对一些“新兴资本”很失望,天天喊“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怎么骨子里还是那么“贪婪”,不想着踏踏实实干实业,天天想着怎么忽悠别人兜里的钱。

我们虽然感谢共享单车、网络打车这样的创新,正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便利。但是,你干一份的活,天天忽悠非得要赚十份的钱。这样的谎言就迟早要被市场戳穿。

共享单车就像网络打车软件当年走过的路一样,明明“移动互联+移动支付”的科技贡献仅仅是改善一个行业的管理运营水平,却偏偏把自己说成颠覆性的贡献。非得把别人的血汗钱装进自己的兜里,然后把其他成本和风险让整个社会来承担。

就像Uber和滴滴打车那样,最开始通过网络打车软件,从技术上实现了私家车变身出租车的可能,结果表面上我们看到“打车变得更加便宜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大量私家车主提供的过剩服务,一下子压低了劳动的价格。


这个问题对于“爱占小便宜、吃大亏”的中国民众,自然不算什么事情。但是,你可知道,为了这个事情,整个世界有50多个国家的工会起来诉讼,或者举行罢工。每个人作为消费者同时也是劳动者,一项新技术、增加了社会整体劳动时间,却降低了单位时间的劳动收入。这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发明。

同时,作为运营车辆的保险和税收方面,当时网络打车软件也存在许多漏洞。你明明是私家车,原来一年最多也就跑个几万公里。现在,你可以从事运营了,一年十几万公里的运营里程,不仅由此造成的车辆折旧、维修费用都在大幅增长,同时事故风险呈几何级数在增长,更关键的还涉及了顾客的人身财产赔偿。

政府按照私家车标准征收的养路费、车船税也将不能适用,同时运营车辆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等又需要增加。

等等这一切,所有私家车转变为运营车辆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都被网络打车软件纳入了自己的利润,反而将整个成本转嫁给私家车主和整个社会承担。我们享受的每一分钱的打车优惠,其实都是在消费别人和自己的纳税和保险费。

当时还记得,我们有些糊涂的官员和媒体,还在大声高呼,网络打车软件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运营和不合理的高收费。

但是,随着资本大潮的退去,随着保险、税收、安全管理的规范,我们现在发现怎么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通过网络打车软件叫车的价格并没有便宜。反而,每个网络平台的使用费都开始大幅的上涨。

“大资本+新技术”反而形成了更大的垄断,这让出租车师傅们几乎叫苦不迭,大呼上当。

我们认为共享单车也将步网络打车软件的后尘。因为,我们从共享经济,所谓的高科技中,没有看到对租赁行业盈利模式的改变。

这也许就是“所谓共享经济”的要点,它在给你提供一些小利益、小便利的同时,不声不响地增加你的劳动量和生活负担,即使你在游戏、即使你在追剧,在你毫无剥夺感的时候,你的时间、你的亲情、你的安全都被别人拿来赚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

因此,在我们判断一个新的“共享经济”的概念时,您也许还得真的好好看看,看清楚他们到底想要“共享”的是谁的钱。


于小龙
《财务自由人》

 
 

阅读须知: 若您无法按时收到《财务自由人》,请将kehufuwu@gupiaofenxi.com.cn 添加到您的联系人,以及白名单。查看添加方法>>>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微信ID:cwziyouren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买卖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2017年11月28日星期二

看一张纸怎么变财富! —— 中国不是冤大头 “一带一路”开辟我们的财富新边疆(AD)

看一张纸怎么变财富! —— 中国不是冤大头 "一带一路"开辟我们的财富新边疆(ad)

看一张纸怎么变财富! —— 中国不是冤大头 “一带一路”开辟我们的财富新边疆(ad)

看一张纸怎么变财富! —— 中国不是冤大头 “一带一路”开辟我们的财富新边疆(ad)

十年5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在一声不吭的悄悄搞事情。
拒 收 举 报 退 订
如果图片未显示,请点击信任此发件人图片,阅读完整邮件

 
简单的语言,清晰的逻辑,讲述国内外时政、宏观经济、产业技术的本质,洞悉财富的风口。

 


 

看一张纸怎么变财富!
—— 中国不是冤大头 “一带一路”开辟我们的财富新边疆


 

于小龙十年5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在一声不吭的悄悄搞事情。

尽管“一带一路”的话题热度已经逐渐下降,但中国却从未减慢向前迈进的步伐。中巴铁路、瓜达尔港、中缅经济走廊、中俄能源合作等等都开始进入正轨。中国在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规模。

然而,就像中国政府干的任何事情一样,质疑和诘难总是会发生。于是,开始有人质疑“我们一厢情愿地搞什么‘一带一路’,到处撒钱,中国是不是当了冤大头?”

然而,笔者在这里只能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本质,为什么我们的政府要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在“一带一路”上“搞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张纸变财富”的致富经,带你看懂“一带一路”的财富路径。

 
投资界的禁忌:晚上11点起不能想这件事;12点后还想你就惨了
亲爱的自由人:

今天,分享一个本人的投资经历,让大家以后千万记住这个禁忌:那就是千万不要在晚上11点钟准备睡觉的时候,来想这份额外的收入!

这种收入模式有些特殊,因为,它的“频繁”和“神出鬼没”让我的大脑应接不暇,神经被点燃的越来越兴奋,结果整夜都睡不着觉:

●    与工资不同,它并不是月底一次性发放给你。而是只要参与进来,几乎每一个工作日,都有可能收到它带来的到账提醒:昨天到账了158.2元;今天又会接到243.52元的收入; 下一份也许就在明天、后天……

●    而且,它没有固定的期限要求,而是采用即入即得的方式——如果今天参加,明天心情不好,就可以立即退出,参与两个礼拜,就获得两个礼拜的收入。不过这也给脑袋瓜出了个难题:此般进进出出、来来回回的,哪还算得清楚……

不过想象一下,如果在睡觉前,把最近十几天的数额逐一相加,看到它的总额在不断逼近工资,那种兴奋劲,怎么说呢?反正,想睡觉是没戏了……

点击此处即可查看关于这种模式的详细报告,记得睡觉前就不要看了,如果到了12点还在想,那你只能等着看日出了:)

祝您投资愉快!

Harry.L
第三石投资分析中心编辑

 

钱非钱   物非物   花出去的是财富

自古以来“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赵本山小品“不差钱”里的那句台词,“人这辈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这不仅对于个人是如此,对于国家也是如此。目前对于中国来讲,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一方面是通过贸易赚取的大量美元,除了购买几乎“无法偿还”的美国债券,别无去处;另一方面大量的超发人民币在金融系统里空转。

这些钱,政府在国内根本就不能花,也不敢花。因为,这些钱一旦释放到中国国内,就会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

对于不能花的钱,那就不是钱,只是一张纸而已。只有这些钱花出去了,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长,才能叫做财富。

对于,个人是如此。同样,对于国家也是如此。

什么才是国家的财富,什么才是每个人的真正财富!200多年前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国富论》中就曾明确地表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金银的贵金属,而是这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和所能生产的产品。包括:煤炭、钢铁等等,也包括它所能生产的大炮和军舰。

因此,中国目前急需给自己手里的“死钱”找一个海外出口。既不让这些钱在国内兴风作浪,制造通胀,又能够让这些钱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带动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

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既然我们有了大量的钱,那么,我们就去购买美国、欧洲的先进企业和技术,去巴西、澳大利亚购买矿山,去中东和中亚购买油田。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对不起,任何核心企业和资源,其实都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没有几个国家能像中国当年那样,随意出售这些企业和资源。

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陷入了有钱买不到东西的尴尬境地。

因此,在2010年以后,中国不得不反省自己的战略。认认真真地去考虑,什么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钱不是财富,用钱也买不来真正的财富”。只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钱”只不过是证明“能力”的一种符号。

于是,到了2014年,习大大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要用自己的产业能力,去开辟财富的新边疆。一手提供资金,一手提供产能,通过人民币与中国产业的大循环,实现海外市场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

 

一手出 一手入 告诉你一张纸怎么变财富


为了建设“一带一路”,从2014年开始,中国局部加大了对中东、中亚、以及非洲地区的投资力度。中巴铁路、瓜达尔港、中缅经济走廊、中俄能源合作等等都开始进入正轨。中国在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规模。

并且,以中国出资为主,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计划在10年内,投资9万亿美元,约合50万亿元,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考虑到其他配套设施和整个市场的投资放大作用。整个“一带一路”的开发投入将达到百万亿元以上。

然而,有人会担心了。中国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在中亚、中东、非洲这些战火不断、政变频仍的地区,大把大把的撒钱,会不会亏本?中国会不会做冤大头?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在建设初期,我们的投资多数都是在亏本。中国大量的援建项目、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其实就是在撒钱。所谓的中巴友谊万岁!中非友谊万岁!你不砸钱,谁会喊你“万岁”。

在小商小贩眼里,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不折不扣的冤大头。

但是,在国家层面,这就叫“放水养鱼”——只有先放水,把鱼养起来,才能最终捞得大鱼归。您没看见,但凡进行这种投资的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只有国家才能承受这种超长周期,超大循环的盈利模式。

这就是“一手出,一手入”的财富变现奥秘所在。

 

“一手出”的投资逻辑

对于国家来讲,“金钱”只不过是一张纸。我们的大量美元,来自于国家强制结汇政策——我们的大量外贸企业将出口赚来的美元,强制性地交给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所谓的央行,然后再由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发给企业。

这样也就是说,国家为持有的美元,已经在国内发行过人民币了。因此,这些美元除了进口商品和购买美国国债,在国内就是一张废纸。

同时,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国国债又无法偿还,优质美元资产又对中国禁售的情况下,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元,除了等待贬值几乎没有好的出路。

因此,将这些美元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其实成本很低。中国不仅能赚取大量的政治好处,还能期待远期投资带来的丰厚收益。

另一方面,当然还有更为实惠的人民币投资。目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我们的“一带一路”投资大量开始采取人民币贷款的形式。

你要知道,人民币是以中国政府信用为担保的一种主权货币。它不同于美元需要美国政府向私人银行抵押财政收入才能发行,也不需要与黄金、白银等实物挂钩。中国政府发行人民币其实是无本万利。

人民币投资,就等于中国政府拿着一摞纸,去换取人家的资源与劳力。所以,从国家层面,其实根本就不在乎多花上一些“货币”,去开拓新的市场。

 

“一手入”的中国“功夫”


中国在沙特的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延布炼厂

什么钢铁、水泥、通讯、电厂、码头、桥梁,还有中国的服装、鞋帽、手机、电器,试问宇宙哪家强,来到地球找中国。

中国完成投资后,除了当地人会承担的一部分配套工程和劳务外,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会由中国企业承包,并采购中国的设备、钢材、水泥……项目今后的运营维护、修理等等也都会依靠中国的企业完成。

中国的工程建筑、中国的电力装备、中国的工程机械、中国的通讯器材,以及无数的中国品牌一起涌出国门,在整个广袤的欧亚大陆乃至非洲的土地上打下中国的烙印。

当然,中国经常还会在协助当地进行工程开发的过程中,掺入一些中国企业的股份。尤其在油田、矿产、港口等项目中,这几乎成为了“一带一路”多数项目的规范动作。

这样不仅大量前期投资又会作为利润流回中国,同时也使得中国在海外拥有了大量的运输基地和石油、矿产权益。

对于企业来讲,尽管投资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的政策性的亏损,但是大量的下游企业,甚至是产能过剩企业都实现产业发展和利润的增长,就业得到了保障,工人收入得到了提升。

同时,大量的资源权益和经营权益的获得,也为将来企业的收益奠定了基础。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投资,将中国的标准、中国的产业规范成功进行了输出。这为今后的中国企业开拓市场和获得更多工业工程订单埋下了伏笔。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等于一分钱都没有花,就成功地激活了国内的产能,为过剩产能的转化和升级提供了资金和时间,同时也获得了在能源、资源上的根本保障。

从里海的天然气到伊朗的石油,从巴中铁路到马来西亚的皇京港,中国从能源保障到运输通道,中国前所未有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再担心美国扼住我们的咽喉。

因此,眼前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小小”亏损,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来讲简直不值一提。

中国人民的志向远在星辰大海。随着,中国利用手中的“几张废纸”成功将整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激活。一个近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即将呈现在中国人的面前。

 

“一带一路” 开启中国财富新边疆

让我们打开“一带一路”的地图。从美丽的天山草原到多瑙河边,从黄土高坡到红海之滨,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到东非草原,整个“一带一路”共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利益相关国家,共40多亿人口,几乎半个地球都在围绕着中国转。

怪不得美国人一看到“一带一路”就心里发慌。“一带一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区经济战略,而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方案。中国产品、产能流向世界,资源、利润流向中国的新财富循环正在酝酿。

 

首先,作为先锋登场的就是“驰名宇宙”的中国基建。

伴随着巨额投资,以公路、铁路、港口、电力、采矿、炼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直接带动“一带一路”国家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有了电、有了路,有了就业,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可以走上经济良性循环的道路。当老百姓有了钱,整个国家的初级消费就将被激活。服装、鞋帽等等大量的日用品,尤其是低端轻工业产品的需求。

之后,随着铁路、公路的通车,“一带一路”国家的各种农副产品和矿藏资源都将被激活。

“一带一路”不仅将成为中国能源、资源的保障基地,而且当地手工业、轻工业的增长,也将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

最后,按照中国“要想富,先修路”的经验,当地原有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会瓦解。大量的农民将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开始迅速致富。

于是,整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消费升级将不可避免。电视、冰箱、手机等等日用消费品将再次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住房建设也将掀起高潮,水泥、钢材、玻璃都将出现巨大需求。

从此,整个“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国家,都将成为中国商品的庞大市场。同时,大量的石油、矿产、农副产品将通过便捷的交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国。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将形成物资、人员和财富的大流动。最终形成中国的产能、产品和资本流向中亚、中东和非洲,世界资源和利润流向中国的滚动式循环发展模式。

“要想富,先修路,富得快,修高速。”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把自己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财富观念传递给整个世界,并逐步开启中国财富的崭新边疆。



于小龙
《财务自由人》

 
 

阅读须知: 若您无法按时收到《财务自由人》,请将kehufuwu@gupiaofenxi.com.cn 添加到您的联系人,以及白名单。查看添加方法>>>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微信ID:cwziyouren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买卖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作出邀请。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辟谣:养老金根本没窟窿,告诉你划转的“7万亿”到底怎么回事(AD)

辟谣:养老金根本没窟窿,告诉你划转的"7万亿"到底怎么回事(ad)

近日,“7万亿国资划转社保”的消息又被传得沸沸扬扬。
拒 收 退 订
如果图片未显示,请点击信任此发件人图片,阅读完整邮件

 

 

辟谣:养老金根本没窟窿,告诉你划转的“7万亿”到底怎么回事

 


文|于小龙

于老师近日,“7万亿国资划转社保”的消息又被传得沸沸扬扬。

什么养老金入不敷出,什么变卖国有资产,什么国有股划转社保,等等以讹传讹的消息、评论被转来转去,简直搞得人心惶惶。有好多读者也在问,到底为什么要把“国资”划转给“社保”?我们的养老金到底怎么了?

天啊!每次只要有相关的新闻,就有人出来传播“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金有窟窿”的谣言,而且还是百年不变的“老谣”。

他们本着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幻想,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给大家灌输中国“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概念,并故意混淆概念和拼凑史实,给你形成某种“刻板印象”,制造“人人自危”的假象。

 


别打110,这些公司是心甘情愿被我“敲诈”的

这里有份名单,里面记录了十几家,我没有为他们工作一天,却可以每月“敲诈”出一笔薪水的公司……你先别急着打110,我是清白的,30秒钟就能解释清楚:

最初拿到记录这十几家公司的列表时,我只是按指导进行了操作,但谁能想到,不久后我就收到了来自他们的第一笔工资!接下来事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不仅没催我去上班,反而还会提前通知薪水的到账日期,按时到账的准确性甚至比日历还靠谱。一年下来的80多笔进账,让我不禁想继续“敲诈”他们一辈子……

点击了解“敲诈”薪水的方法,别忘了,这可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哦。

 


于是,笔者决定先给大家讲一讲“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历史渊源和“国资划转社保”的真实用意。

我想你有必要知道,面对你的养老金,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重大变化,又有多少敌对势力会投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恨不得用“百年老谣”来搞乱我们的生活。

 

辟谣1. 你又被忽悠了 “养老金入不敷出”是个“老谣”

11月18日,国务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正式亮相。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并明确今年内将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开展试点。

简单点来说,就是把一些国有的股份,从里面拿10%出来,作为股权给社保基金。


这条消息一出,本来一件大好事。却被一些无良媒体以“中国养老金入不敷出”“政府不得不依靠变卖国有资产来填这个窟窿”的各种言论炒得沸沸扬扬。

然而,你可知道,这其实只是一个“陈年老谣”。他们给出的逻辑无非是——如果不是养老金出现了大窟窿,为什么要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

然而,无论是从数据还是从历史上看,这种荒谬的逻辑都站不住脚,我们来看一项官方的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社保基金结余(橙色),还是养老保险结余(蓝色),都在逐年增加,只有收入大于支出,每年都有结余,总结余量才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的社保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入不敷出的情况。

其次,中国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个人缴费+企业缴费为主,政府财政统筹、托底统筹的模式”。我们的基础养老金保险与商业保险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有政府财政作为最终托底和保障。

无论社保基金是否结余,政府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调集资金确保各省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所以,除非中国的政府财政崩溃,中国的社保体系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甚至崩溃的情况。

 

辟谣2. 移花接木 变卖国有资产填“窟窿” 又是一个谣言

目前社会上还流传着另一个说法,所谓“政府不得不依靠变卖国有资产来填补社保窟窿”。这其实也是一个“陈年”谣言。从2001年中国第一次“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以来,这个谣言就一直被一些媒体和“脑残”们津津乐道。

有的专家教授甚至言之凿凿的说我们目前的社保“空账”高达4.7万亿元,所以中国的养老金体系面临崩溃,不得不用国有资产来填这个窟窿。

其实,这完全是在罔顾事实、移花接木,然后以讹传讹,唯恐天下不乱。

事实上,这个谣言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公案。

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启动市场经济改革。中国开始从公费医疗和养老体制,开始向社会保险体制转变。直到1997年,现在这套社保制度才最终确立。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当时在改革的过渡期,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发放成为最大的难题。


在实施新的社保制度之后,这些国有企业退休职工从原有国有企业中脱离出来,转为从社保基金中支取养老金,但是他们之前并没有向社保基金缴纳过养老保险。

按照当时的处理方案,这些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按照“视同缴费”进行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基金空账”问题,并且逐步演变为所谓的“4.7万亿的养老金空账”。

2001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提出了“通过减持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充实社保基金”的想法。可以说这个想法是政府想要通过“出售国有企业股权,来弥补改革遗留的财政窟窿”。

然而,实际上这次“国资充社保”的政策由于各方反对声音很大,最终并没有全面实施。尤其是来自国有企业的反对——我们当年已经把企业利润上缴给了财政,其中是包括职工养老金的,为什么现在财政不进行兜底,反而要出售国有企业股权来为财政买单。

最终,政府还是采取了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保留全国的“社保空账”,按照视同缴费,全部由地方和中央财政分别承担。

就是历史上的这样一段公案。没有想到,最后居然演变成“变卖国有资产填补社保窟窿”的谣言源头。今后只要是一出现“国资充实社保”就会有人把这本“老账”重新翻出来,散布谣言。

 

中国人民让外国人“羡慕、嫉妒、恨”

 

除了财政 中国养老金还有了国资保障

事实上,中国利用“国资充实社保”的做法,恰恰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等于是国有企业向全体国民的一次“大分红”。这足以让其他国家的人们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从历史来看,从2001年到现在我国一共实施了三轮国资充实社保基金的政策,除了我们上面说的那次没完全执行的政策(2001年的“减持国有股筹集全国社保基金”),其余两次——09年和10-12年的政策,其实都带有这种“分红”性质,并且这种“分红”将逐步常态化。

2009年,政府开始要求“转持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保基金——转让股权给社保”。2010年—2012年,政府更是规定,从部分央企的税后利润中拿出5%,划入养老金中央统筹账户,逐步落实国有资本“全民财富共享”的改革举措。

此次,“国资充实社保”则是进一步摆脱了单纯福利性分红的模式,10%的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将为整个中国社保体系建立了储备基金和平转基金夯实基础。

此次的实施方案说明了,历经60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全面反馈社会的时代已经到来。10%的“国有股权分红”,将为社保提供庞大的资本后盾。


我们的社保基金虽然有高达4.7万亿元的大量结余,但是面对每年3万多亿元的支出,期间的差额只有1万多亿元,其中能够拿出来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依然有限。尽管,社保基金有财政作为最后的托底,但是那毕竟只是危机应对手段,而不是拿在手里的真金白银。

因此,此次国有资本的大规模注入,尽管并不能直接变现,但是总规模达到7万亿元的国有股权注入,无疑可以构成一笔坚实的社保储备基金。社保基金将极大提升自己在资本市场中的盈利能力,甚至可能到海外去开辟新的市场。这无疑都为我们降低社保缴费、大幅提高养老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同时,大量央企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的资本,还可以成为全国社保的统筹平准基金,从而极大提高全国社保的统筹能力。

我们还应注意,在此次“国资充实社保”政策之前,11月2日,人社部还发布“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正是由于有了“央企”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的资本,中央政府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各省之间社保资金的调度与统筹。

有了这笔基金作为保障,我们将不用担心异地养老的问题。在北京、上海工作,缴纳养老金,退休后回到老家依然可以享受北京、上海的养老金待遇。

无数北漂的梦想将从此实现,我们的老年生活将得到国有资本的强力保障。

 

7万亿划转的背后——“国有企业”全民所有

一切的谣言其实都来源于对中国人民的“羡慕、嫉妒、恨”,都源于所谓的中国崩溃论。然而,这次“国资充实社保”的政策却扎扎实实地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通过“国资充实社保”中国政府不仅增强了社保基金的资本实力,为提高养老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开始逐步兑现政府对于国有企业收益“全民共享、全民监督”的承诺。

“国资充实社保”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其实进一步推进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的政治实践。

还记得我们的国有企业原来叫什么名字吗?

国有企业其实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法理来讲,国有企业资产应该归全体中国人民所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全国人民对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和利益分享,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之前,我们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实施的是由政府代表人民进行管理和获取收益的模式。因此,这种间接管理的机制,造成人民对于国有企业,所有权、管理权、收益权等等方面的缺位。

这种缺位,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被官L霸占,被资本“贱买”。甚至有些专家说什么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明明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自己却感觉不到,反而有些反感。

自己被自己压榨、自己被自己剥夺,整个国有企业和中国社会的逻辑在现实层面缺少关键的一环。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国有资本大规模充实社保”正好利用现代金融的手段初步地弥补了这一环。

国有企业资本终于可以在我们的养老金中最直观的体现。我们的养老金中,除了自己和企业缴纳的基金外,其实还有我在国有企业里的一份“原始股权”。

我们通过我们的养老金增长情况,通过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的盈利情况,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国有企业到底运行的怎么样。

这其实也是习大大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一方面用行政手段实施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另一方面用全面开放的心态,利用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进行激励和全民监督。

下一步,随着社保基金对于国企股权运营经验的积累,随着对各类企业社保缴费的严格审计,将有更多的国有企业股权进入社保基金,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强保证。

同时,通过社保基金对政府财政、国有企业股权的放大作用,政府也将大大提升自己在资本市场中的话语权。中国经济将真正进入混合经济时代。


 

推荐阅读

 

我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还有5天,就又能收到韩国的献金了

我张开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2,3,4…再过5天就是月底,我也马上又能收到,从韩国那边送来的“献金”了……

别想多,我可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官员,而是一个只有几万块存款的北漂族。但即便如此, 还是逼得韩国人民不得不每月一次,固定为我呈上数千元的“商业献金”。原因很简单,谁让身为他们命根子的医院、购物中心都有我的一份呢。这不,我决定再拿下首尔加油站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我又可以把他们的能源命脉握在手里,给我的“献金”又要增加了……

点击了解从韩国收取献金的全步骤,再过5天可就是下一个收款日了。